在重視環保綠色地球村的現代,各各國家對於垃圾處理、分類、資源回收...都已經有著先進與人性化的規劃,政府法令健全,也需公民應有基本道德素養來配合,垃圾才不會落地,再生資源可以更長久的延續下去。
來荷蘭居住之後,在我這鄉村小鎮,因為地廣人稀,很多住戶都是獨棟獨院、廣闊無際農家或是隱藏在樹林裡羊腸小徑的房子,所以家家戶戶都配給兩種基本款(一般和有機)大型垃圾桶,各司其職,每周輪流一次會有政府大型垃圾車來收集(每年年初就會收到一整年的垃圾日),只是,若是錯過一次,就必須再等2星期。有時,我忙到昏頭,忘記哪天是倒垃圾日,但只要一打開窗簾,印入眼簾盡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垃圾桶排隊日,就是最好提醒!
除了垃圾桶裡裝得下的,需被週週清理的日常垃圾,紙張類、針織類、玻璃瓶、寶特瓶...都是屬於額外資源回收,當然處理方式也不同,例如針織與玻璃瓶雖然也有定期回收,但在各處就近超市或市中心,都設有「地下化」資源回收桶,依照屬性分門別列,無須把雜物堆積在家裡,隨時可分類回收。寶特瓶回收也有回饋金的收據(回饋金在先前消費時就已先付掉),此收據可以運用在下一次的購物金額扣除或是樂捐慈善機構,就是這樣消費循環,沒人會隨手丟棄寶特瓶,通通進入超市回收中心處理。
紙張類更是一個聰明精算的回收,雖有每兩週一次政府回收,但我這社區大多數家庭參與並不踴躍,為何?因為當地小學也就是Rory和Ethan學校,每個月都會安排家長們(幾乎都是爸爸參與)輪流把當地社區家庭所貢獻的紙張帶回,接著秤斤變賣給私人回收場,所得金額通通進入學校當基金,例如校外教學或是舉辦活動等,無需募款就可靈活運用。我們寧願屯積了一整個月的紙張,通通保存完好,在回饋給學校當基金,真是一舉好幾得的金算盤啊!
前些日,就在垃圾桶清空帶回之際,發現我家垃圾桶竟被留下了小紙條,是清理單位留下,原來是垃圾太多導致蓋子無法完整蓋起,垃圾掉出機率太高,因此被小小留了個警告(嚴重者,就直接收到罰單!),哇塞~這樣也不行喔!連垃圾蓋也得乖乖蓋好才可以,這是我住在這10年來,第一次收到的小違規警示語,真的有嚇一跳,在也不敢了,看來,荷蘭的垃圾文化比我想像中的嚴格許多!